第五百八十六章 明神捌-《无双群侠传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人群中一阵轰然,似是都觉严厉,议论纷纷。不少人连连摇头,一人道:“瞧这小子半死不活的样子,如何熬的过十鞭!”

    身旁一人道:“我赌六鞭这小子就要昏过去。”

    另一人道:“五鞭。”

    一人冷笑道:“我赌鞭子打完,这人活不过今日。”

    鞭挞之刑,由来已久。春秋之时,鞭刑被称作薄刑,臧文仲对鲁僖公说:“大刑用甲兵,其次用斧钺,中刑用刀锯,其次用钻笮;薄刑用鞭扑。”鞭扑就是鞭打,一般而言只伤皮肉,不伤筋骨,所以称之为薄刑。

    但实际却非如此,鞭刑轻重,全看鞭子和执行者手段。古往今来,死在鞭刑下的人是不计其数。

    官府鞭刑使用的鞭子都是用牛皮制成,鞭长一尺一寸,稍长二尺二寸,宽三分,厚二分,柄长二尺五寸。都是用数根皮条拧作一条,花纹盘结,称为“鹤头纽”。寻常官府所用鞭子分为三种:一种叫制鞭,用生牛皮条,不去棱;一种叫法鞭,用生牛皮条,去棱;一种叫常鞭,用熟牛皮条,不去棱。相对而言,熟牛皮的常鞭打人就要轻的多。这些鞭子打人,至多皮开肉绽,打死人的却是不多。

    但也有穷凶极恶之徒,以生牛皮为鞭,其上串以铜钱,一鞭下去就是血肉横飞,还有以皮革缝制长鞭,中空灌以桐油,打在人身上,力道直透肺腑。这种鞭子打人,受刑者几乎都难熬过。

    此时赵四一说“十鞭”,众人立刻议论纷纷,自是因为他这打人的鞭子也是有异。说话间,行刑的一条虬髯大汉已经上前,手中却是捧着一只面盆,盆中泡着一根皮鞭。

    生牛皮被水浸泡便会膨胀,牛皮表面的毛刺也会跟着翻起,如同一根根尖锐倒勾,打在人身上,立刻钩下皮肉,最是歹毒不过。更有甚者,水中加盐,打中人后,盐分渗入伤处,更是痛不可当。

    萧平安众人议论隐约听在耳中,未等他反应,一鞭已经抽在胸前。立刻显出十余寸一道白印,一息之后,白印中便渗出鲜血,那哪里是什么白印,实是皮鞭直接将一块皮肉削去。

    注:北齐,济北太守崔伯谦,府中刑鞭都用熟皮制作,鞭打人时不让见血,只表示一下责罚就行了。百姓们作歌唱道:“崔府君,能治政,易鞭鞭,布威德,民无争。”东汉刘宽任南阳等郡太守时,用蒲草制作刑鞭,吏役们有了过错,就象征性地用这蒲鞭责打,有示辱之意,而无皮肉之苦。刘宽的做法使他受到当时百姓的爱戴,也受到后人的景仰。李白有诗云:“蒲鞭挂檐枝,示耻无扑抶。”

    明洪武末年,湘阴县丞刘英用生牛皮制鞭,皮条上穿着铜钱拧在一起,长三尺。用这种鞭打人,铜钱割裂肌肤,能使血肉横飞,惨不可言。有一次,刘英外出巡视,某巡检没有及时迎接他,他就抓到巡检的妻子,绑起来用夹有铜钱的生革鞭痛打,几乎把她打死。后来,刘英终因民愤太大,以酷虐罪被判处死刑,斩于市曹。永乐时,又有某千户用皮革缝作鞭,里面灌上桐油,用来对犯人进行责罚。刑部把此事奏闻朝廷,成祖朱棣下令把千户杖责一顿,罢免了他的官职。

    关于鞭刑,还有一个“嗜痂之癖”的刘邕,更是离奇。此人觉得疮疤皮的味道胜过腹鱼,在南康做官,他部下的二百多名吏员不论有罪无罪,轮流对他们施加鞭刑,让他们的鞭疮结疤,供他揭取食用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